昨天,由安徽省社會科學院、安徽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的首屆安徽文化論壇邀請了全國各地研究徽商和徽州文化的著名專家學者60餘人,參與徽商與徽州文化學術研討會,為大家解密不熟悉的徽商故事。
   徽商善於“打官司”
  明清時期,徽州一直被視為“健訴”之區,訟師活動頻繁。巢湖學院思政部教授鄭小春研究了最具代表性的訟師秘本《珥筆肯綮》。
  “當時徽商在經營活動中要面對諸多干擾,比如地方關津把持、中介牙行的欺詐和侵害、合伙人吞本騙財、還有僕人背主。”鄭小春稱,秘本中包含的訟事糾紛涉及範圍非常廣,若是按照現代訴訟分類標準,包括了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其中民事案件占比最大。
   “商籍”入仕更方便
  眾所周知,徽商尤為重視家譜修編。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教授、博導徐彬在《論明清徽州家譜編修與徽商的互動》一文中稱,這不僅使得徽商名垂青史,也能鼓舞族人奮發圖強。同時,家譜還為徽商子弟參加科舉考試提供了重要的憑證,使得他們能夠通過“商籍”順利入仕。
  徽商長時間遠離家鄉在全國各地做生意,他們或子女參加科舉考試時,在浙江等一些地區可以不需要返回原籍參加考試,而通過自己的商籍進行考試,也就是“異地科舉”。
   長壽者可當“壽官”
  清代的尊老優老禮制,在地方上得到了有效的實踐,其中徽州府還對老人有眾多賞賜。
  據悉,在清朝,7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免除徭役,朝廷給他們糧食、棉花、布匹、肉等物,年齡越大者獲得賞賜越多。而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張緒還發現,在清代徽州府,不僅百歲人瑞坊的興建較為普遍,而且朝廷賞賜的內容除了給銀建坊外,還賜予百歲老人以彩鍛、冠帶等。“壽官”就是清代徽州地區比較常見的賜予長壽老人的頭銜。(操衛珍、陳麗卿)  (原標題:學者解讀徽商和徽州文化:古代徽商也能“異地高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cipwnjok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