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韓志鵬委員向廣州市建委問政 羊城晚報記者 周巍 攝
  羊城晚報訊 記者薛江華、王普、林園報道:廣州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今早開幕。上午,市政府工作部門為市政協委員提供協商咨詢服務活動在珠島賓館八角樓舉行,27個市政府部門在負責人率領下熱情“組團擺攤”,公開接受政協委員面對面問政。
  今年“擺攤”的政府部門有所減少,從上次的31個減少為27個。除了冷門部門退出外,往年沒有被邀請的熱門部門受邀加入今年的“擺攤”問政活動,如監察局等單位。
  委員們表現出一如既往的問政熱情,因“萬里長征圖”轟動上次問政會的曹志偉委員,一早已經“摩拳擦掌”,並設計好了路線圖———先後問政房管局、計生局和城管委。韓志鵬委員準備就城中村路燈、社會撫養費公開等熱點問題向五六個部門問政,還信心滿滿地表示:“要第一個問政!”
  市政協主席蘇志佳表示,召開問政咨詢活動主要是為了讓委員們能深入瞭解市政府重點工作和職能部門工作情況,通過雙方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也能增強提案辦理實效。
  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午開幕
  蘇志佳:營造寬鬆的履職氛圍,讓廣大委員敢講話、講真話、講對話
  羊城晚報今天上午消息 記者薛江華、許琛、陳映平報道:廣州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於今日開幕,會期縮短為歷年最短的4天,常委會工作報告與去年一樣進行“瘦身”。對於備受關註的“市兩會”咨情問政活動,今年人大和政協將分開舉行,冷門部門將退出,熱門部門將會受邀參加問政活動。
  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建華,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桂芳在主席台就座,祝賀大會召開。
  大會主持人簡文豪宣佈開幕,會議應出席委員638人,實到552人,符合會議規定的人數。
  蘇志佳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廣州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過去一年的工作。蘇志佳說,市政協2013年圍繞中心工作積極主動履職,以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主題,深入開展《關於大幅縮短廣州投資項目建設審批時間》的專題調研與協商,最終轉化為市政府試行辦法。強化作用建設保障履好職,據統計,全市政協機關去年“三公”經費下降了30%。2014年,市政協繼續圍繞促進新型城市化發展獻計出力。蘇志佳表示,要努力營造寬鬆的良好履職氛圍,讓廣大委員敢講話、講真話、講對話,涌現產生一批知名委員。 編輯: 鄔嘉宏
   1
  ?
  如何吸引更多名企與能人?考驗廣州政府部門的智慧 羊城晩報記者 鄧勃 攝(資料圖片)
  企業總部:廣州難成首選
  “留守者”與“離開者”如何看待廣州城?讓我們一起聆聽名企的聲音
  A 廣州,你何以吸引名企?
  文/羊城晚報記者 李春暐 梁爽
  總部經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風向標。作為華南地區的中心,廣州在發展總部經濟方面一直保持全國領先,行政部門甚至訂立目標,在2020年,建成亞太地區最具活力的“總部經濟之都”。
  但近年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廣州對於總部經濟的吸引力正在減弱。在某些權威城市總部經濟能力排名中,廣州已經跌出前三,排名在京滬深之後。
  不少業界人士反映,一個明顯感受是,許多在廣州落地生根的龍頭企業總部陸續“北上”,或者悄悄把銷售研發等部門遷移至北京、上海等城市。
  “商人都不會喜歡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如果真要放一個籃子,考量各種因素,這個‘唯一’不太可能是廣州。”一位業界人士向羊城晚報記者打比方。廣州要打動“總部”的心成為“唯一”,還需要格外的努力。
  廣州的名企,你們過得還好嗎?
  廣州的名企,你們希望這座城市有著怎樣的環境?帶著種種疑問,羊城晚報記者近日分別走訪市內各行各業,探尋企業的經營實況,聆聽經營者的心聲,為行政立法等各部門提供可信的參考素材。破解之道
  區別對待“投機者” 用心留意“唯一者”
  心目中的唯一?有統計顯示,目前全球500強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的各種有總部功能機構中,北京和上海占了絕大部分,包括廣州在內的其他地方不到10%。
  “要搞清楚一些企業來廣州是圖什麼?”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競爭力中心主任丁力說。
  廣州真正可圖的是“市場優勢”。這就意味著廣州應該招攬更多重視市場優勢的企業,而非只盯著500強。他認為很多高端企業其實不瞭解廣州,而且“高端”目前可操作的空間也不多,“很多人也就是把廣州當個跳板”。但跳出500強,選擇就很多。他認為,廣州應該吸引更多相對中低端的產業,發揮市場調配優勢。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則分析,在地理位置上,廣州既得利於香港,也受制於香港,跨國大企業同時在香港和中國大陸設立總部,則一般不選擇廣州;如果沒有在香港設立亞太總部,那麼其中國總部的設立一般首選優勢明顯的北京和上海,其次才是廣深;然後是金融業,根據國情,首選也是北上深,“對於這些企業,廣州可以適當降低關註度”。
  彭澎介紹,廣州對於製造業、服務業企業是有相當吸引力;此外,廣州土生土長也有不少優勢企業,例如廣汽集團、金髮科技;珠三角、廣東省內發展起來後遷入省會廣州的企業,如雅居樂,“廣州對於這些企業應該多關註,多提高服務質量”。此外,他也希望政府平心對待企業因為內部分工而將不同業務中心分到其它省市,“應該關註他們留下來的業務,這些就是廣州可以吸引總部經濟的地方”。服務到位。 編輯: 鄔嘉宏
  “留守者”說
  扎根廣州,但也感受到他城優勢
  提及廣州的總部企業,在落戶廣州的企業總部名錄中,安利公司具有代表性。它的落戶,也正是在廣州總部吸引力最強的時期。當時廣州總部經濟發展的總體環境和發展能力一直處在全國的“第一能級”,與北京、上海等地共同被列為是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首選的城市。
  相關負責人介紹,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的中國地區總部自1992年起落戶廣州,1995年開始營業,在廣州已扎根大約20個年頭,如今總部註冊在天河區,生產基地位於廣州開發區內。
  談及這段緣分,企業負責人依然相當感觸。“當時,國內有五六個城市都表示歡迎安利去落戶,公司高層也馬不停蹄地進行過許多實地考察。最終選擇落戶廣州是經過慎重考慮的,我至今仍然認為這一選擇非常正確。”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朝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他認為對比國內其它城市,廣州優勢很明顯,“這裡有良好的政策及投資環境,有著毗鄰港澳、位於珠三角中心、輻射華南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優良的商業傳統。更重要的是,比起其它城市,廣州有高效務實的政府,市場化程度、透明度較高、服務意識、支持力度較好、辦事效率非常高。廣州的政府部門胸懷很開放,對企業跟得緊,可以說是做到‘貼心服務’、‘貼身服務’”。
  安利與廣州的結合,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雙贏,企業總部對於中心城市起到稅收貢獻效應,帶動了相關產業鏈和服務業的“幾何級”聚集和發展。目前,安利在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擁有全國唯一的生產廠房,面積14萬平方米,目前正在廣州開發區建設第二廠房,面積達7萬多平方米。
  但安利管理層也明顯感受到國內其它城市的強力磁吸,陳朝龍表示:“在政策便利、人才引進方面,廣州有著比北京、上海稍為遜色的地方。同時,在廣州周圍兩小時交通圈內,也面臨香港、深圳的強力競爭。”他強調,這些年來每個城市都有大量的投入和努力,城市之間的競爭大了,企業自然就有了更多選擇、會分流,儘管廣州“依然很有優勢”。
  “離開者”說
  總部遷移,只因廣州短板很明顯
  但有些原因,或許是“留守者”和“離開者”都不願意說出來的。據相關部門公佈統計,目前在廣州市的外商投資企業有1萬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累計超過150家,外商投資企業在廣州設立的具有總部經濟特征的企業超過60家。
  但羊城晚報記者分析其中的趨勢,發現數字背後也隱含問題。例如,位於安利公司所在的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轄內的世界500強企業對外公佈的數據為56家,但這僅是其建成30年來的“累計數字”。記者瞭解到,這些企業存在分流的情況,如今西區內世界500強企業的實際數字為40多家。
  一些財經記者都還清晰記得,2011年,信誠人壽總部正式從廣州天河北路中心廣場搬遷至北京,僅剩其運營、IT等後援支持部門繼續留在廣州。
  羊城晚報記者瞭解到,在2000年到2003年間,保監會發放了一批合資保險公司牌照,其中有中意人壽、中英人壽、信誠人壽等3家外資壽險公司將總部設在廣州,10年間,這三家公司的總部陸續搬遷至北京,無一例外。信誠人壽的離開,標志著廣州失去了最後的外資壽險總部。
  另一個標誌性事件出現在2012年下半年,世界500強企業寶潔公司悄然在上海成立銷售總部,導致該公司給廣州半年的稅收收入同比下降五成,一年稅收減收約20億元。雖然寶潔公司有關負責人當時強調“不管是從近期還是長期來看,廣州都是寶潔在中國最重要的生產基地……除了目前是寶潔亞洲最大的黃埔工廠,我們正在蘿崗建設另一全新的工廠”。
  但有分析就指出,隨著2010年研發中心遷移至北京,再到銷售中心的遷移,寶潔公司的“大腦”和“左右臂”先後告別駐扎20多年的城市,廣州淪為它的生產基地。
  為什麼離開?羊城晚報記者也曾向部分企業發出採訪申請,但企業都更願意表達“廣州的政策和環境很好”,不願多提及“總部遷移”。也有企業解釋,企業部分產能因地制宜地遷出,更好地利用各地優勢進行資源分配,“這也是正常做法,不足為奇”。
  但為什麼立足京滬的總部企業就很少“因地制宜分配資源”呢?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競爭力中心主任丁力和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企業負責人都道出了原因,廣州短板很明顯。丁力介紹,北京是政治中心,五成以上跨國企業總部在北京;上海是金融中心,跨國企業總部也占了兩到三成。他更指出,從某種程度上,深圳在這兩方面的條件也比廣州優勝。
  他認為廣州的優勢在於市場化程度高,“如果市場分配資源能力占上風,那廣州具備高吸引力”,“但近年來,國內行政部門對資源調配的優勢很明顯。這是企業離開廣州的原因”。 編輯: 鄔嘉宏
  B 廣州,你何以吸引能人?
  他城有的人才政策
  為什麼廣州不能有?
  吸引優質人才,廣州還需要做什麼?代表委員齊齊將目光投向北上深等“先行”城市文/羊城晚報記者 尹安學
  吸引優質人才,廣州還需要做得更多。
  作為積分入戶專家,餘梁在廣州工作多年,他看到,很多高技能人才對是否入戶廣州,表現得很隨意,因為即便入戶廣州,小孩讀書問題也並不一定能得到很好解決。一些優秀專家,很輕易就被江浙搶走,因為那邊很多優越條件,廣州難以辦到。
  一個數據足以讓廣州警醒:2012年,廣州有16萬高技能人才落戶指標,但只完成6萬。環顧四周,“北上廣深”中,怕只有廣州受此冷遇。
  眼前的海歸,為何不善用?
  “外地有那麼優惠的政策,為何廣州不能有?”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多位代表、委員表示不解,為何別的城市有的政策,廣州不能有?何況,廣州無論經濟總量,還是實力與開放的軟環境,都有條件贏得更多機會。
  但事實並非如此。廣州市政協委員、廣東智洋律師事務所律師曾報春說,她瞭解到,在天津等地,一位海歸在合伙制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可以進入國有企業任職。深圳等地,對特殊人才,持外國護照即能取得當地正式戶口,以解決子女到公辦學校讀書。這些,對很多在廣州工作的海歸來講,簡直是天方夜譚。
  曾報春認識兩名知名知識產權專家,一位退休前是高官,一位是正在執業的香港律師,兩人做知識產權幾十年,深入瞭解了各國政策、市場、戰略和對策等。他們希望到廣州系統地傳道授業。
  但,他們在廣州找了幾所大學,對方都表示,沒有政策正式接納他們,只能進行簡單的講座解決;難以聘為教授,開設常規課程。
  曾報春說,我們處處喊,要吸引人才,這不是人才嗎?聘請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海歸”或國際知名專家系統講授企業的知識產權實踐,對於學生、甚至我們的企業都是不可多得的機會。同一做法適用於其他專業。
  “這樣的人才,你給他一個客座教授的稱號,他就願意為你效犬馬之勞了,難道我們不應該奮力爭取嗎”?
  吸引人才,那些城市怎麼做?
  好不容易吸引一個人才,快簽協議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人才很快流入外地。
  廣州一位高校校長告訴記者,他們想引進一位經濟學家,對方對學校的科研氛圍還是比較滿意。到最後簽協議階段,突然內地一所高校找到他,提出送他一套市中心185平方米的商品房,他很快就改變主意,去了那所高校。
  這位校長說,為了引進這位人才,他動用了自己能動用的所有資源,也才只能湊幾十萬元安家費給他。“工資差不多,內地工作節奏又沒有廣州快,更重要的是有套房子。假如是我,我也會去。”
  失去一位渴望引進的人才,校長至今談起這事就嘆息。
  他說,廣州已經沒有福利分房的政策了,任何一所廣州高校都不可能給引進的人才直接送房子,“內地為什麼可以?內地為什麼還能頻頻建廉價集資房”?
  廣州市政協委員岳朝陽曾對中山大學調研發現,近年來港澳、海外的專家學者與內地科研機構交流日益頻繁,這些境外科研人員想留下來。但問題是,如果他們在內地工作,無法購買社保,公積金、子女讀書問題也得不到解決。
  近兩年,為了吸引海外人才,各地在人才政策上展開激烈競爭,人才政策不斷突破與創新,不少省市的政策力度都已經超過或正在超越廣州。多項調研結果也表明,無論是對人才的吸引力還是吸引人才的政策上,廣州都被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以及深圳等地超越。
  江蘇明確規定,港澳台及外籍人才都可辦理居住證,享受擔任企事業單位領導及重大項目負責人、辦理購付匯手續、申報專項資金、參加學術組織和申請政府獎勵、職稱評定、購房、社會保障、公積金、子女就近入學、申請駕駛證和車輛入戶、住宿登記等權益。
  對境外人才比較關心的公積金問題,廣州市人社局稱,按國家政策,公積金繳交不包括境外人員。廣州嚴格執行國家法規,目前能做的就是與有關部門協商,探討為境外人才繳存公積金的可能性。
  很多地方對境外人才均有個人所得稅優惠,但廣州市人社局咨詢市國稅、地稅局,兩局均表示,地方無權對稅收進行減免,需依法征收。我為吸引人才獻一計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在一次座談會上說,現在,各城市人才引進競爭已經白熱化,早期“坐”“守”人才的局面不再,要引進獵頭公司的運作模式,千方百計去發現人才,聯繫人才,主動去“搶”人才,也註意培養好、使用好、守護好本土的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
  廣州市政協委員李丹認為,應該加大柔性引智力度,引導、鼓勵各類高層次人才不變身份、不轉戶口、工資、檔案來穗創新創業,從事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產品開發和專業服務,嘗試實行“特聘工作證”制度,鼓勵用人單位採用崗位聘用、項目聘用、任務聘用等方式自主聘用各類高層次科技人才。
  房子很關鍵,應該加快市、區人才公寓建設,在土地撥劃、征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免繳城建配套費等方面給予優惠。探索在人才公寓所在街道設立專門的集體戶口簿,允許科技人才子女、家屬入戶。
  大力推動“千人計劃”
  南方服務中心建設,為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提供聯誼場所。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探索放寬海外人才簽證政策,對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等各類高層次人才,予以2-5年的居留許可,並優先辦理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營造出入便利的海外人才引進環境。
  廣州市政協委員陳鋼說,在人才投資回報清晰的前提下,加大人才投資力度,尤其在“入戶、小孩上學、購房”等民生相關政策上,通過有針對性地實施人才引進策略,快速營造吸引並留住關鍵人才的人力資源環境。 編輯: 鄔嘉宏
  ?
  範松青近照
  範松青:
  官員家庭財產公開 急不得卻也等不得
  “公開財產第一人”覺得自己有點孤獨,也有點遺憾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尹安學
  今年59歲的範松青,當過記者、教授、紀檢官員,輾轉湖南、廣東多個職位,履歷豐富,生活平凡,沒想過出名。
  一年前的廣州市兩會上,因為一份提案,身為廣州市政協副秘書長的範松青,瞬間出名:他呼籲廣州在全國率先試行公職人員家庭財產申報公開制度,他還以身作則,率先公開了他的家庭財產情況。
  儘管一些人至今不相信,這位副局級官員僅有一套住房,而且只有72平方米。有人說他“壞了官場潛規則”,等著回家賣紅薯。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去年“廣東十大影響力年度人物”。
  一年過去了,範松青說,至今沒有人給他直接壓力。但他感覺不爽的是,官員財產公開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向前邁進,有些地方的試點卻已經停止。老婆說我:住72平米舊樓還好意思曬
  羊城晚報:一年過去了,大家都很關心您,很擔心您壓力太大。
  範松青:說沒有壓力是假的,畢竟是“第一人”嘛。這一年,廣州市政協領導十分關心、愛護我,我真沒有感受到明顯的壓力。假如說有壓力,那應該是隱形壓力,有些人可能錶面不說,但背後可能會說,我的言行舉措可能會讓他們心裡不爽。
  羊城晚報:您後悔自己的做法嗎?
  範松青:怎麼會?!提交提案是我的職責,呼籲官員財產公開,是我作為一名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應盡的職責。我無怨無悔。該說的話,我還會繼續說;該寫的提案,我還會繼續寫。
  羊城晚報:您很在意民眾的看法?
  範松青:是啊,民意不可違。去年兩會期間,我有空就上網,看網友的留言,有人質疑我,不相信我作為一名局級幹部,住房竟然只有72平方米。我理解他們的想法,但我也很難過,覺得自己被誤解了,不知道該怎麼向他們解釋。我那時感覺有些無助。
  我老婆也抱怨我:你一個局級幹部,連個別墅都沒有,住在70多平方米的舊樓房,八樓爬上爬下,你還好意思曬?!
  不過,我很欣慰,多數人認可我,覺得我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去年年底,網友和評委投票,我竟然榮幸地當選“2013廣東十大影響力年度人物”。從省政府參事王則楚手中接過大獎,我感覺那沉甸甸代表許多網友的信任,任何付出都值得。況且,我做的都是本職工作啊。
  曾有顧慮:怕出頭,別人會說風涼話
  羊城晚報:網友估計覺得,像您這樣級別的官員公佈個人財產,不多見。這是不是與您的經歷有關?
  範松青:那的確!我有著“工農商學兵、黨政軍民學”的人生履歷,1997年之前就評上了主任記者、副教授、經濟學副研究員三個高級職稱。
  我當了7年記者,在紀委工作了10個年頭。特別是在紀委工作,領導要求嚴格,我們也以身作則。查辦那麼多案件中,我們也深刻感受到,不能貪。
  所以,面對記者的追問,我就敢公佈自己的房產、工資收入,這都是我正規收入,我根本不用擔心什麼。
  羊城晚報:身正一身輕。
  範松青:不能說別人不好,我只是自己做的問心無愧。我身邊的許多官員,他們都很清正廉潔。但中國人不願意出頭,擔心別人說風涼話。我開始也有顧慮,怕“槍打出頭鳥”。但我想,你等我,我等你,以後肯定是沒人說。我是體制內的人,改革進入深水區,有些問題不能再“摸著石頭過河了”。
  最大阻力:有些官員或子女財產說不清
  羊城晚報:一年過去了,現在怎麼看官員財產申報、公開?
  範松青:我承認,實行家庭成員財產申報、公開有一定難度,有些問題已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與此同時,也要看到,有些配套制度還不太健全,技術手段和公開條件還不太成熟,但我們不應該也不可能等到一個制度設計得十全十美,等到各方麵條件百分之百都成熟之後,才去推行。
  這些年來,由於查處的官員腐敗案較多,級別高,貪腐金額大,老百姓產生了“仇官”、“仇富”心態,認為官員是“無官不貪,無官不腐”。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就是要以實際行動來推動官員財產公開。
  羊城晚報:官員財產公示,最大阻力在哪裡?
  範松青:最大阻力就在於,有些官員家庭財產太多,某些財產難以說清來路。
  現在有一個奇特現象,就是官員子女的財產比父母多。為什麼許多官員反對或不敢公開家庭財產?道理很簡單,看看其子女的錢財就清楚了。有些官員賬面財產並不多,但子女財產卻異常多,叫老百姓如何相信官員的清廉?
  從錶面上看,官員子女的財產與父母無關,但事實上,許多高幹子女的財產,就是憑藉父母的特權地位和權力資源的影響獲得的。
  官員財產公開與否,這是一個顯規則與潛規則的博弈,是一個權力與法律的博弈,是一個官員隱私權與公眾知情權的博弈。
  這場多方博弈,歸根到底是公眾利益與官員利益的博弈。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實行官員家庭財產申報公開制度,雖然急不得,也等不得。我們不應該寄希望於中央一聲令下,馬上施行。逐步試點推開的做法,還是可行的。
  羊城晚報:“官員財產公開”的說法,提了30年。在新疆、浙江、寧夏等地,曾經試行過相關制度,但沒走多遠就陷入了僵局,您覺得是什麼原因呢?
  範松青:我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新疆阿勒泰地區首先執行,以後全國各地都有了試點,然而由於阻力太大,領導人走政息,最終曇花一現。首先是因為,這個制度沒有強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官員財產公開即便是在地方試點,也應該制訂相關法規,否則官員會以各種藉口抵制,再好的構想也難以推行。
  感到孤獨:體制內公開站出來的人太少
  羊城晚報:感覺現在對官員財產公示,呼籲的多,實踐的少。
  範松青:這就是讓我尷尬、很遺憾的事情。看看網絡、報紙的報道,現在主要還是專家學者和媒體在堅持不懈地呼籲,他們多數是體制外的人,有時並不瞭解體制內的實際情況。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行新提任領導幹部有關事項公開制度試點。”然而,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和中央紀委新的五年立法規劃中,都還沒有把官員財產公開的立法問題提到重要的立法層面上來。沒有法規制度的先行一步,如何推行官員的財產公開?
  其實,最該站出來說話的,就是體制內的人。有時我真難過,為什麼那麼多清廉的幹部不站出來,也支持這項於黨於國於民都有好處的事業?有時我也想不通。
  我也是既得利益者,我有福利分房,有公車消費,有公費醫療,有穩定工作。我站出來了,但我感到孤獨,體制內公開站出來的人太少了。
  現在我很理解決策者的苦衷。很多國家的財產公開對象主要是高官,或政府部門一把手,假如他們抵觸,這項工作是不好開展的。編輯: 鄔嘉宏
  今年關註:
  反對“四風”呼籲“精官簡政”
  羊城晚報:今年兩會,您將呼籲什麼?
  範松青:我今年關註反對“四風”,呼籲“精官簡政”。現在機構越精簡越龐大,人浮於事,“官多兵少”、“十羊九牧”現象十分嚴重。“官多百弊生”,官多直接導致了“四風”積弊的泛濫。
  羊城晚報:這一年,對國家反腐有何感受?
  範松青:說個細節———以前每到年底,我會收到不少掛歷,去年底沒收到一個公家企事業單位印製的掛歷。我現在掛在辦公室的這副掛歷,還是一個朋友自己掏錢印的。
  這啟迪我們,世上無難事,就怕認真二字。認真了,任何難事都能做成,何況官員財產公開?!只要下定決心,找準時機,我們一定能辦到。
  羊城晚報:今後有什麼打算?
  範松青:前年我已將自己的新聞作品結集為《我為人民鼓與呼》出版了,去年又整理編輯了《我為反腐鼓與呼》,只待洽談好出版社,新書馬上可以出版。這裡面彙集了我的反腐文稿,近百萬字。算是我退休之前,對自己工作這40多年有個交代。
  我的書,都是自費出版的。
  我出身小縣城,感謝黨和國家的栽培,讓我走到今天的崗位,我會永遠為國為民鼓與呼。真的,我無欲無求,知足常樂。
  人物簡介範松青
  1955年12月生於湖南,1972年在廣東惠陽當兵,1978年考入湖南師範大學政治系,曾在零陵地委黨校、零陵報社工作,1994年任教廣州師範學院新聞傳播系,次年調入廣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研究中心,1998年調入廣州市紀委監察局。2007年6月起調任廣州市政協。
  (尹安學)熱辣問答
  羊城晚報:官員財產公示,最大阻力在哪裡?
  範松青:最大阻力就在於,有些官員家庭財產太多,某些財產難以說清來路。
  現在有一個奇特現象,就是官員子女的財產比父母多。
  為什麼許多官員反對或不敢公開家庭財產?道理很簡單,看看其子女的錢財就清楚了。
  提案回覆
  廣州市監察局對範松青提案的答覆
  範松青委員:
  您提出的第5031號“關於廣州市率先試行公職人員家庭財產申報公開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覆如下:
  公職人員家庭財產申報公開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系統性很強的工作,涉及的人員廣,亟須解決的問題多,各項工作開展既要符合上級政策規定,又要考慮地區實際,進行周密論證。我們將按照中央和省的統一部署要求,積極逐妥推進這項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非常感謝您對我市公職人員家庭財產申報公開工作的關註與監督,希望您今後一如既往地繼續關心和支持我們的工作。
  專此函復。
  廣州市監察局 編輯: 鄔嘉宏
  
  廣州八十二中消防演練,場景逼真 羊城晚報記者 何奔 攝(資料圖片)
  民生實事辦哪十件? 讓百姓自己“點菜”!
  防止政府辦了好事民眾還不領情的現象,30名政協委員聯名建議
  羊城晚報訊 記者薛江華報道:政府每年承諾的“十件民生實事”,是不是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政府的好心會不會辦成了壞事?記者昨日獲悉,為了杜絕出現政府辦了好事,群眾還不領情的“悲劇”,市政協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崔仁泉與韓志鵬、曹志偉等30名市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建議發動民眾充分參與民生實事決策,變政府主導為百姓“點菜”。
  廣州市政府從2010年開始,每年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辦好的“十件民生實事”,涵蓋扶貧、社會保障、就業、物價、醫療衛生、教育、養老、交通、保障性住房、社區服務、文化體育等等民生問題。用於民生實事的財政資金,每年100億元左右。
  問題:
  老百姓參與嚴重不足
  第一提案人崔仁泉介紹,每年“十件民生實事”,首先是由市各職能部門根據本單位工作提出民生實事建議項目;經初步篩選後,由市長辦公會議對建議項目研究討論,形成征求意見稿;通過座談會、政府門戶網站等途徑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確定後實施。崔仁泉認為,“對‘十件民生實事’的選取,老百姓參與嚴重不足”。
  首先,征求意見座談會次數過少,意見收集範圍過窄,一些會流於形式。
  其次,沒有足夠多的提交民眾討論、篩選的候選項目,網上及媒體徵集意見時間很短、深度不足,缺乏深入論證或激烈爭論的過程,民生實事項目往往從市長辦公會議基本確定後就很少改變。最後,“十件民生實事”的選取,有些是從職能部門角度出發而並非老百姓心目中最迫切盼望解決的項目。
  建議:
  決定權交給人大代表
  提案建議通過傳統媒體、各大網站和其他新媒體,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新一年的民生實事,不預設候選項目,先徵集範圍較廣種類較多的項目,再通過公眾投票方式遴選出呼聲較高的若干項目。同時,通過人民政協、人民團體、社會組織以及統計局城調隊等機構收集社情民意。
  提案還建議,把“十件民生實事”的決定權交到人大代表手中。
  把各方收集到的民意以及政府部門意見,綜合形成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提交市人大;若人大代表認為還有更好的項目,代表十人以上聯名就能提出新增候選項目。最後決策由人大代表投票定奪。
  提案還建議,設立民生實事公眾意見徵詢委員會。最後,在條件成熟時,制訂出台《廣州市“十件民生實事”產生辦法》。
  中小學應設危難應急課
  光看不練,不足以強化危難意識
  羊城晚報訊 記者薛江華報道:記者昨日獲悉,市政協委員陳迪生等提交提案,建議廣州市在中小學設立“危難應急課程”,在全國率先把“生存救急知識”系列內容列入教學大綱。
  據陳迪生介紹,歐美、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把溺水、防火、交通安全、觸電、防拐、性侵等人身安全,以及地震、颶風、山崩以及綁繩結自救和幫助施救等列入教學課程,並以實操體驗的方式讓兒童直接動手演練(而非在旁觀摩),以此作為生存技能課,把得分納入學習成績中,而且明確地將該系列列入教學大綱中。
  陳迪生經過三年調研發現,“廣州市的危難應急教育情況跟全國教育系統現狀大致一樣:一般用校訊通發佈安全意識指引、一年一次的消防觀摩,而且直接動手演練的學生極少;偶有學校有個別項目的體驗,但鳳毛麟角,不足以強化危難意識教育。況且,危難意識不單止在消防一方面。”為此,陳迪生與其他6名委員聯名提案建議,廣州市在中小學設立危難應急課程。 編輯: 鄔嘉宏
  政協委員建議
  鼠藥定點商戶才能售賣 購買者需實名登記
  羊城晚報訊 記者許琛、實習生練春蕾報道:在廣州的大街小巷會聽到小販叫賣老鼠藥、蟑螂藥的聲音,這也讓街坊們可以方便地買到“毒藥”。廣州市政協委員謝小夏今天遞交提案建議,建立和完善有毒物品的銷售機制,將隨處可見的老鼠藥也納入監管範圍之內,並建議對購買鼠藥者進行實名登記。
  記者調查
  老鼠藥隨街買得到
  2013年,在海珠區華洲路一家食品廠內,9歲女孩小杜的父親回到工廠宿舍,卻發現女兒已身亡,殺人者竟是小杜後母,她給繼女灌下了買來的老鼠藥。
  老鼠藥是否隨便可以買到呢?記者昨日來到海珠區康樂村一帶調查發現,仍有便利店和超市售賣老鼠藥。
  “大超市不敢賣老鼠藥,只有小店跟流動小販才敢賣,怕有人買了拿來自殺嘛。”海珠區石榴崗路某便利店老闆如是說,見到記者來詢問買老鼠藥,老闆稍微停頓了一下:“老鼠藥啊,我想一下,好像有。”隨後起身從便利店最裡邊的貨裡頭找出來一個黑色膠袋,記者看到裡面裝著十幾包老鼠藥。據老闆說,一般很少人來買老鼠藥。
  除了小士多,超市也在明目張膽地販賣老鼠藥。在海珠區新村某超市,售貨員說,他並不會問顧客買老鼠藥的目的。記者看到老鼠藥擺在貨架上,2元一盒的“神宇高效滅鼠靈”是十盒裝的,但只剩四盒,其餘的均已銷售出去。
  康樂村的一家麵包店老闆說,儘管現在老鼠已經少了很多,但老鼠藥仍是很容易買到,自己因為店里做麵包,常招惹老鼠光臨,經常需要買老鼠藥。“除了超市、士多有鼠藥賣,還經常見到有流動攤販在巷子里沿途叫賣,最近因為春節,叫賣的人少見了而已”。
  政協委員
  買鼠藥需實名登記
  就在數天前宣判的河北輸日“毒餃子”事件中,被告人呂月庭用註射器向冷庫中的速凍餃子註射劇毒甲胺磷,試圖藉機向企業提出轉正要求,結果造成14人食用後中毒。這引起了廣州市政協委員謝小夏的關註。
  謝小夏說,各種防治害蟲的“毒藥”如果隨隨便便就能購買使用的話,投毒案將可能再度發生。因此,謝小夏向政協大會遞交提案建議,建立和完善有毒物品的銷售機制,徹底杜絕流動小販也能販賣老鼠藥的現象,設立老鼠藥定點銷售商戶,且建立完整的進銷存賬目,以便可對銷售進行監管及追溯。
  此外,謝小夏還建議,建立購買老鼠藥實名登記制度,個人購買老鼠藥需憑身份證或有效的身份證明、證件,單位購買需憑相關有效證明文件才可購買。
  ?編輯: 鄔嘉宏
  (原標題:市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今早開幕 政府部門擺攤接受問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cipwnjok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